當前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水平(自動駕駛技術趨勢)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當前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水平,以及自動駕駛技術趨勢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無人駕駛發展到什么程度了
無人駕駛發展到L4程度了,屬于高度自動駕駛。不用對汽車進行人工干預實現駕駛,屬于比較成熟的階段。因為現階段無人駕駛技術與5G通訊技術、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技術共同發展,已經完成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進入試運行、調試階段,已經可以不需要人駕駛上路了。所以發展到L4程度了。
國內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與現狀是什么現在很多品牌的汽車都可以實現自動駕駛,未來的汽車一定是無人駕駛的。特斯拉、寶馬、奔馳等品牌的汽車已經能夠實現無人駕駛,這主要依靠攝像頭、傳感器、gps定位系統和電子控制系統。許多汽車帶著l2級自動駕駛離開工廠。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汽車可以自動行駛,而無需車主控制汽車。還有很多車有自動泊車功能,類似于無人駕駛功能。停車時,車主只需換擋?,F在也有很多公司涉足無人駕駛技術領域。隨著工程師們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無人駕駛的時代總有一天會到來。無人駕駛可以避免人為的不正確操作,響應速度和準確率都比人高,因此無人駕駛技術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雖然目前的無人駕駛技術偶爾會引發事故,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駕駛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未來,無人駕駛技術肯定可以避免事故,甚至在關鍵時刻挽救車內成員的生命。
現階段的自動駕駛已經能夠達到第五級完全自動的標準了
對于現階段的自動駕駛已經能夠達到第五級完全自動的標準是:錯誤。
一、基本解釋
自動駕駛標準有五個級別:L1用于支持駕駛,L2用于部分自動化,L3用于條件自動化,L4用于高度自動化,L5用于完全自動化。L1到L3是輔助人類駕駛的自動駕駛系統,稱為高級駕駛輔助系統;L4是人類輔助的自動駕駛系統。
L5級自動駕駛:全自動化,人類完全成為乘客第五級自動駕駛車輛將完全自動化,車上什至連方向盤等駕駛機構都不需要,完全透過電腦感知與運算來駕駛車輛,不論任何環境、路況,都不需要人類駕駛介入操控。
二、詳細解釋
自動駕駛是能夠在部分或無人干預的情況下安全自主駕駛的汽車技術的名稱。自動駕駛是多學科融合、多技術融合的新技術。系統控制器多采用人工智能技術,是自動駕駛的核心部分。
自動駕駛系統分為感知層、決策層和執行層,分別代替人的眼睛、大腦、手和腳。事實上,對于自動駕駛來說,無論采用什么技術手段進行感知和決策,執行層面都是自動化水平的最終體現,是自動駕駛對車輛的橫向和縱向控制能力。因此,自動駕駛可以根據系統劃分車輛加速、制動、轉向的控制能力,并附有使用條件的描述。
自動駕駛技術,看看國外已經發展到什么程度了!
29.905萬元的售價讓國產Model 3成為不少潛在買家的“香餑餑”,原本把預算留給ABB的買家們,部分已經心有所動,準備將這筆預算投給未來 汽車 生活。同時,這也是特斯拉在中國最高光的時刻。而在美國,特斯拉陷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調查之中,原因是已經出現了超過12起與特斯拉AutoPilot駕駛輔助系統相關的交通事故。
與AutoPilot相類似的是自動輔助駕駛系統ADAS,這也是新能源車之中頗具吸引力的功能,更是不少使用者從燃油車粉絲,轉為新能源車擁躉的主要原因。美國 汽車 工程師協會SAE曾就自動輔助駕駛的程度劃分了0-5級(NHTSA劃分為0-4級)。
目前主流的ADAS系統經過數年的發展和優化,大多都能實現L2級(即部分自動化駕駛)的程度,更高級別的L3/L4級自動駕駛卻暫時未見其蹤影。自動駕駛有別于傳統的人為駕駛,當中不少的法規、倫理基礎需要在市場化浪潮來臨之前做好。近段時間美國、韓國都先后發布了關于L3/L4級別自動駕駛的規范性文件。
站在用戶的角度,ADAS系統的作用除了提高車輛配置和產品競爭力,同時也是一套減輕駕駛疲勞度的功能配置。而在車企、管理者們的角度,ADAS系統是促進智能化交通、提高物流交通和車聯網等一整套生態理念的入口;因此,如何為ADAS系統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標準,使其在商業化的道路走得更好更遠,便成為世界各國都在考慮的重要一環。最近,美國就交通部發布自動駕駛AV 4.0指南,為美國發展自動駕駛技術提出10大原則。
早在2017年和2018年,美國就先后推出自動駕駛AV 2.0/3.0指南,給各州政府為自動駕駛 汽車 發展和測試提供了指導。但是美國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提出的指導性意見,和1966年頒布實施的聯邦機動車輛安全標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技術標準差異。鑒于聯邦機動車安全標準是美國所有機動車的安全標準,決定著 汽車 能否在美國銷售的生殺大權;而NHTSA起到監督和推動安全標準的作用,因此兩者在左右著自動駕駛技術在美國的發展。
AV4.0指南的出臺,能發現美國對自動駕駛的態度有所轉變。AV4.0延續此前開放性原則,提升研發企業的研發自由度,并且對自動駕駛 汽車 采取自愿的安全評估而非硬性評估。明顯是想以市場力量推動發展,政府機構與其它團體、 社會 力量等協商溝通,為自動駕駛企業掃清障礙,繼而在全球范圍繼續保持領先。
一方面是技術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是緩慢的法規修訂以及公眾對自動駕駛的不信任。博世(BOSCH)自動駕駛高級副總裁Kay Stepper曾在采訪中表示:“從技術、硬件和軟件層面,完全可以推出滿足自動駕駛未來所需的產品。工程師們早已掃除技術障礙,但法規層面的繁文縟節和消費者的質疑將使得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廣受到阻礙?!?/p>
作為新技術,只有技術先行卻沒有政策規限,難以讓公眾對其產生信心,更難以談論接受和使用。德勤會計事務所曾進行調查,美國仍然有48%的群眾不信任自動駕駛 汽車 。因此美國交通部也在AV4.0指南中,提到自動駕駛 汽車 保護用戶群體的安全和隱私,以及在改善交通狀況、助力農業和商業運輸為經濟帶來增長甚至拓寬老年人、殘障人士出行等方面,讓公眾對自動駕駛 汽車 的信任度得以提升。
在韓國,關于自動駕駛 汽車 的安全標準早于美國發布。當中的內容包括自動車道保持、駕駛員狀態監控、人工未反應時系統如何采取緊急措施等保障使用者安全的標準。未來,韓國政府也將針對自動停車、自動變換車道等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提出安全標準。
而國內,交通運輸部在2018年聯合工信部、公安部發布《智能網聯 汽車 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條例。隨著國外自動駕駛 汽車 研發的快速發展,我國也加快了相關標準的制定。如《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術語及定義》等標準的制訂正進一步結合 社會 意見,當中內容包括:目標到2025年,制定100項以上智能網聯 汽車 標準;智能網聯 汽車 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L4)智能網聯 汽車 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的商業化應用。
自動駕駛技術的標準會隨著投資者與利益相關方的增加而得到快速發展,但與之相關的法規和安全性標準卻是需要長時間 探索 。當駕駛者從人類轉變為電子系統,在事故的責任上如何劃分;以及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如何進行評判的基礎體系建設,都是自動駕駛商業化前需要做好的工作。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侵刪)
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1、無人駕駛汽車快速發展
目前,全球的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態勢較好,但還量產投入使用的地區較少。無人駕駛技術與5G通訊技術、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技術共同發展。國際領先機構嫌疑完成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進入試運行、調試階段。國內大多數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的企業現在都處于試驗階段,即行業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
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政府政策的出臺調整,預計無人駕駛汽車將優先運用于工業發展,再到商用領域,最后逐步發展至民用。預計在2035年前后,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將逐漸取代傳統汽車,進入銷量的爆發階段。
2、無人駕駛技術進展較快
現階段無人駕駛汽車的人工智能主要細分技術包括,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同時以傳感器以及高速芯片、GPU等為主的硬件發展也是無人駕駛領域研發的重要板塊。無人駕駛是智能化的終極體現,集中運用了計算機、現代傳感,信息融合、通信、人工智能及自動控制等及技術,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綜合體。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不斷提高,無人駕駛汽車行業市場規模將會快速增長。
3、無人駕駛汽車客戶意愿度仍待提高
目前消費者對無人駕駛汽車的購買與否大多持觀望態度,主要因素在于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成熟情況,能否真的突破駕駛安全問題成為消費者關注的核心問題。因此從車輛上市到消費者大量購買還會經過一段觀望期。無人駕駛汽車需要提高消費者認知并建立消費者信心,才能促成消費者購買。
4、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市場規模迅速擴增
根據Statista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9年我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市場規模擴張迅速,2019年我國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達到98.4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市場規模將有所下滑,前瞻估計為95.4億元。在Research And Markets的預測下,2021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的市場規模將達273億美元,2026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59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6.84%。
雖然目前無人駕駛汽車產業化仍存在各種問題,但無人駕駛汽車實質上是建立在汽車主動安全技術、智能化技術逐步升級的基礎上的,只要市場對這些技術有持續的需求,就能推動汽車向完全無人化演進。未來,人類交通系統或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無人駕駛技術現階段的發展重點還是輔助駕駛,以提高人工駕駛的安全性,要真正實現完全無人駕駛商業化運行還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
綜上所述,無人駕駛汽車行業尚有較多的技術壁壘需要突破,但總體行業規模增速較快,前景廣闊。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關于當前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水平和自動駕駛技術趨勢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